1. 首页 >> 币圈热点

美联储“装修门”升级,特朗普首次“上门”施压降息,但解雇鲍威尔警报暂停,贝森特指有其他风险


### 事件背景

- **美联储总部翻修工程**:涉及两栋历史建筑的翻修,预算超过31亿美元,且工程复杂,包含防爆窗、剪力墙等安全升级,符合国土安全部标准。

- **特朗普的介入**:7月24日,特朗普罕见地亲自到访美联储总部,公开质疑翻修成本过高,并多次敦促鲍威尔降息,表达对联储政策的不满。

- **鲍威尔的回应**:否认特朗普提出的成本估算,指出特朗普将第三栋大楼的费用也算入了翻修成本,强调两栋历史建筑的翻修与第三栋大楼无关。


### 主要矛盾与争议

1. **翻修成本争议**  

   - 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员指责翻修项目严重超支,认为这是管理不善的表现,甚至暗示鲍威尔在国会作伪证。

   - 美联储方面则强调工程复杂性和安全标准,认为成本合理,且翻修方案变化不大。


2. **政治压力与央行独立性**  

   - 特朗普通过公开视察和媒体发声,试图削弱鲍威尔的公众形象,施压美联储降息。

   - 共和党议员也加入施压行列,要求调查翻修项目,甚至呼吁鲍威尔辞职。

   - 这引发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,因总统罕见亲临联储总部,且公开干预货币政策。


3. **降息诉求与经济背景**  

   - 特朗普强调必须降息,认为美国利率应低于其他国家,以抑制房价并刺激经济。

   - 共和党高层也表达对降息的支持,认为这将缓解消费者购房和大额支出压力。


4. **政治目的与舆论战**  

   - 有分析认为,特朗普利用翻修项目争议转移公众视线,尤其是对爱泼斯坦案相关争议的关注。

   - 通过制造“翻修门”事件,特朗普强化反建制形象,争取支持者共鸣。


### 事件影响与展望

- **美联储政策走向**:尽管特朗普暂时放弃解雇鲍威尔,但降息压力明显加大,未来货币政策可能更受政治因素影响。

- **美联储形象与独立性**:此次事件暴露出美联储在政治压力下的脆弱性,可能影响市场对其独立性的信心。

- **国会调查与公关应对**:美联储主动邀请媒体参观翻修现场,试图通过透明度缓解质疑,但国会调查仍在推进,后续可能有更多信息披露。

- **政治博弈加剧**:随着2024年总统大选临近,特朗普及其阵营可能继续利用此类事件作为政治筹码,推动自身议程。


### 总结

特朗普“装修门”事件不仅是对美联储翻修项目成本的质疑,更是一次政治与经济政策的博弈。通过亲自视察和公开发声,特朗普试图施压美联储降息,同时借此转移其他争议焦点,强化自身政治资本。美联储则在维护政策独立性与回应政治压力之间寻求平衡。未来,翻修项目的调查结果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,将成为市场和政治关注的焦点。